• 1
  • 2
  • 3
  • 4
  • 5
当前位置:高层次人才网>留学生招聘>留学生动态> “海归”二代,“水土不服”很普遍

“海归”二代,“水土不服”很普遍

工作地址:招聘职位:学历要求:发布时间:2015-07-23 发稿编辑:高层次人才网

  7月4日至5日,30多位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子女在无锡举行夏令营活动。当这些“海归二代”们沉醉于剪纸、陶艺、活字印刷等中华传统技艺之时,他们的父母却正纠结于两种文化、两种教育模式的差异和冲突。

  无论走到哪,都是中国娃

  13岁的范家宝,出生于美国。2007年,范家宝的父亲回到国内创业,妈妈带着他和两个兄弟留在美国。范爸爸一直认为,中国才是孩子们的根,所以每年暑假都把范家宝接回中国,鼓励儿子参加夏令营等交流活动。此前几乎对国内一无所知的范家宝,如今会举着亲手做的京剧脸谱说:“中国,神奇!”

  在夏令营里,记者看到,像范家宝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

  希望孩子不忘根、尽可能多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是许多海归人士的共同心愿。海归博士齐晓武说:“当我们见识多了别的民族和文化后,更觉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希望我的孩子记住,无论走到哪,他们都是中国的娃。”

  模式切换,难抵“水土不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归选择将幼年子女带回国内,接受完整的中国教育,但随之而来的不少问题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9岁的曹睿逸出生在美国,在美国接受早期教育,目前在上海一所公立小学读一年级。学校生活一开始就让小男孩很不适应:“我不喜欢上学,作业很多,老师太严格了,他们对我不好。”无奈转学到无锡,父亲精心挑选了一所以“快乐教育”闻名的公立小学。

  因为希望儿子接受中西两种教育,留日博士许丽涛把儿子送进了一所民办双语学校,随之而来的“中国式教育”让她感到不堪重负。“学习进度很快,考试会排名,身边同学的家长总是在"比",比谁家孩子更爱读书、谁家孩子成绩更好,这让我压力很大。”

  如何让孩子适应更强调规范、课业负担相对沉重的国内教育,是许多海归人士面临的现实问题。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海归家长一般不给孩子报什么补习班,看重孩子的运动、动手能力以及国学修养,但国内学校格外重视考试和成绩,让他们常常感到无助甚至挫败。

  “中国式教育”呼唤改良

  调查显示,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

   为了解决海归高层次人才的子女教育问题,无锡市于2012年推出“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海归高层次人才子女凭“一卡通”可就近入读当地优质学校。但 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并不是一个容易做的决定。“国内学校压力大,怕孩子不能适应;国际学校倒是很宽松,但是一年费用动辄十几万。”一位海归家长告诉记者。

  一些海归人士开始尝试在“中国式教育”模式下做些力所能及的改良。海归博士马先生说,课外会和孩子一起做些小发明,读点国学经典,周末去爬山,学校作业中“太机械化”的允许孩子不做。

   更多的海归人士寄望在国内找到一种全新的、兼具中华传统与国际视野的教育模式。许丽涛说:“我希望国内尽快出现这样的学校—孩子们可以广泛接触中国传统 经典,在老师指导下把经典运用到实践生活中,而不是照书抄试题答案;每天至少活动2小时,鼓励孩子动手和创新;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家长们不 比拼成绩,而是鼓励每个孩子更健康、更勇敢。” 本报记者 马 薇

  【业界回应】

  中式教育:有A面也有B面

  无锡海归父母们遭遇的两种“教育模式”的差异和纠结,发人深思。教育界人士对此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成绩排名”一直在禁止之列

  “学校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教育部门一直是明令禁止的。”针对海归家长们的“排名烦恼”,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马斌1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9年义务教育阶段更不容许排名。“我们一直倡导学校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各种活动,提升能力和素质。”

  马斌说,今年5月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红头文件再次重申:“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禁学校增加课时和教学考试难度。”作为保障措施,我省将对中考制度进行改革,适当减少中考科目,缩短考试时间。

  “中式教育”并非没有长处

  “其实,中国的基础教育也是有自己长处的,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近年都在关注中国基础教育的长处。”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员洪劬颉告诉记者。

  据省教育厅厅长沈健介绍,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江苏学生数学、阅读和科学素养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江苏“通才”(数学、阅读和科学三个领域水平都达到最高的5级或6级)学生比例高达14.3%,居全球之首。

  2013年10月,一篇题为《“可怕”的应试教育:中国想改,美国要学》的报道,被网媒热转。据介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多次国情咨文中都提及过中国教育,在2011年初的国情咨文中提到,“(中国人)对子女的教育开始得更早、用的时间也更长,并且更强调数学和科学……”

  “水土不服”不能全怪“水土”

  “中国式教育”的“短板”更不能忽视。

  在2013年“国际学生能力与评量计划”测试中,上海学生“数学能力”排名第一,但平均每周作业时间为13.8小时,同样位居全球第一,超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平均作业时间7小时近1倍。

   中小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太多,这无疑是海归父母们对“中国式教育”感到纠结的要因之一。而在启发式教育方面,中国的中小学校同样需要多“取人之长”。 美国的小学课堂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及作出自己的判断。以阅读课上灰姑娘辛黛瑞拉的故事讲解为例,老师边讲故事边问孩子们“你觉得辛黛瑞拉接下来会怎么做” 及“继母对辛黛瑞拉残忍,但真的是一无是处吗”之类的问题,让孩子们在听的同时积极开动脑筋。而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往往侧重于教孩子们学习文章的构架、 修辞和谋篇布局等知识。

  洪劬颉认为,海归父母们也要注意,孩子“水土不服”不能仅从“水土”上找原因。“还要多从心理上帮助孩子消弭因国别教育不同而带来的不适感,多让他们参与学校、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增强认同感和归宿感。”

  本报记者 蒋廷玉

  【编辑手记】

  “应试”水土须改良

  这组报道关注的“海归”们在子女教育问题方面的困惑,“海归二代”回国受教育遭遇的这种水土不服,在编者看来,折射出的是从提高孩子应试能力出发的传统教学理念和从提高孩子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出发的现代教育理想的冲突。

  其实,有同样困惑和纠结的不仅是海归,许多家长和有识之士都深有同感;对当前教育感到水土不服的,又岂止只是“海归二代”?要排解“海归”们的这种纠结,消除海归二代的“水土不服”,就必须改良应试教育这方水土。

  得益于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应试教育的冻土正在解冻, 但至今,它仍无处不在:唯成绩论英雄,将孩子们按分数标上不同的标签;视习题为宝典,靠大题量的机械重复训练提高教学质量;不重视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培 养。等等。另一方面,素质教育也不是若有若无的飘渺愿景,而是已经做、正在做的实实在在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以成长论英雄;少一些死记硬背的作业训练,多一 些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少一些成绩的比拼,多一些情感、人格的关注。

  改良应试教育这方水土,既要期待更完善的制度化设计,更需要千万教育人点点滴滴的不懈探索和努力。苟日新,日日新。应试教育的冻土每化去一寸,素质教育的清泉就多涌流一分,孩子们的水土不服也就能少一分。


投递招聘简历时请注明来源于:高层次人才网 https://www.gccrcw.com/,提供硕博招聘信息研究生人才招聘信息。

最新招聘岗位

    网站介绍|隐私声明|人才招聘|联系我们|新浪微博|驻外大使馆|高校就业办|会员登录|微信群|企业资质|硕博QQ交流群|微信宣传渠道|免责声明|
    在线求职 投递简历 意见反馈

    客户服务热线:

    010-89684656

    投递简历:gccrcw@163.com

    意见建议、投诉邮箱:gccrcw@163.com

    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求职平台---高层次人才网